您所在的位置 > ag旗舰厅在线-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 > 股权纵横 > 华翊研究 > 晴天修屋顶——论股权激励的时机选择
【华翊股权咨询】浙江省专业从事股权激励咨询的机构,专注于团队股权激励、合伙人股权激励、经销商股权激励,涉及顶层设计、股权方案设计、股权管控机制设计、法律风险预防机制设计等,十多年方案设计、落地咨询经验,迄今已为300余家公司提供了咨询服务。
【华翊咨询(官方微信号:华翊股权汇huayigqh)原创,知识产权所有,禁止未经许可转载,转载及合作详询qq 2187431840或邮件至huayiicn@qq.com】
08金融危机发生期间,本地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打电话给华翊,说准备推出股权激励计划,在内部摸了一下底,但员工反应平淡,想请我们做咨询。我问他为什么此时准备推出股权激励,他说金融危机使公司的外贸订单大减,一些骨干员工人心浮动,为了留住骨干,共度时艰,准备用股权激励留住优秀人才。
这是典型的在错误的时机选择进行股权激励的案例,近几年华翊被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邀请提供股权激励咨询服务,这些企业尽管营业收入在几个亿,甚至有超过十亿的,但目前大都处于下滑阶段,赢利情况并不好,员工士气低落。在华翊看来,这些企业选择这个阶段实施股权激励的时机都不好。股权激励都有一个推出的时机问题。股权激励是让激励对象通过持有企业股权的形式,来分享企业经营成果的一种激励行为,激励对象参与股权激励,其动机是为了分享公司未来的利益。因此只有在激励对象感觉入股以后,能获得分红,股权能增值,才有参与认购股份的动力。如果激励对象感觉未来的风险大于可能的收益,对股权激励就不会感兴趣。金融危机爆发,出口导向型企业业务量急剧萎缩,公司的利润下滑,经营风险增大,员工当然不会热情响应股权激励而购买“风险”,所以前述老板做选错了时机。这也是2008年下半年,股票市场呈熊市状态,众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触礁搁浅,超30多家上市公司终止股权激励计划的原因。
鉴于以上情况,有人会说,难道员工参与股权激励只愿分享利益和成果,不想共担风险,那还叫什么“金手铐”,那有什么意义。股权激励从方案设计的技术层面来讲,肯定能实现既“分享成果”,又“共担风险”,问题的关键是企业推行股权激励的时机不同,会使员工对公司和大股东引入股权激励的动机的判断不同:在公司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好的时候推出股权激励计划,员工认为公司和大股东是为了让员工“共享利益和成果”,是一种“分享”,是老板的“慷慨行为”,会从心底感谢老板。而在企业经营效益下滑或发展前景黯淡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,员工则会认为公司和大股东是为了员工“共担风险”,是一种“算计”员工当然不会响应。起心动念不同,效果当然不同,员工会质疑为什么以前企业蓬勃发展、赢利情况好的时候不给我们股份,让我们分享收益,现在公司有困难了,无利可分了,有风险了,想起我们了,叫我们出力,还要出钱!这也不免太那个了。
股权激励是一种有趣的制度安排:激励对象参与的初始出发点为了分享利益,可一旦参与了股权激励,其要获取收益,必须尽心尽力工作,和公司共进退,从而达到“共担风险”。但如果股权激励初始就看不到未来的收益,判断未来风险较大,那么员工初始就不会参与股权激励。因此,股权激励的初始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,一般情况下以下几种情况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:
(1)企业效益好,发展前景也不错。这种情况下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最受欢迎。这时推出激励计划,一方面员工会认购股份,而且由于打造了“利益共同体”,未来即使竞争激烈,企业有困难,人才也不会轻言离开,员工能与企业“共担风险”。
(2)企业目前效益不是很好,利润不怎么高,但是成长性好,前景看好。其实这个时候企业的规模往往不是很大,股份的含金量相当高,这是推出股权激励计划,对一些高管的激励性还是比较大的。
(4)企业经营状况一般,但是行业发展前景看好。这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,有利于聚集人才,激发员工的创业精神与活力,有利于抓住行业发展的机会。
在行业环境恶化和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时,一般不适宜股权激励。
在此,华翊忠告各位老板,一定要在企业形势好的时候“修屋顶”,实施股权激励,“邀请”人才“共享成果”,才能在困难时“共度时艰”,才能“绑定”员工!